河北滦南实施半亩地工程 村官不再空对空

    发布时间:2011-04-06 12:00:00   点击数:


      在河北唐山滦南县坨里镇,种了一辈子地的“老把式”在种地方面居然输给了几个“初来乍练”的年轻村官。 

      今年年初,3名大学生村官承包了坨里镇一个废弃多年的养牛场,建起了占地1.5亩的创业富民实验示范园,每名村官人均半亩地。

      村官的小菜园种的都是当地农民眼中的“稀罕物”:常丰新木耳菜、太空无架豆……光听这14个特色菜新品种的名儿,就让许多“老把式”撇嘴。

      7月,村官小菜园种植的常丰新木耳菜、韩国紫秀生菜等陆续上市了。一拨算盘珠子,“老把式”吓了一跳:村官小菜园种植的木耳菜,不到半分地纯收入就达1300多元。

      就这样,3个年轻人在坨里镇为大学生村官“正”了名。

      之前,有的大学生村官初到农村“凉手抓热馒头——不知从哪下手”的现象,令滦南县委组织部替他们捏着一把汗。

      “一些大学生村官在村里缺乏平台,工作上‘空对空’,找不到切入点,无所适从、无所事事、无所用心,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滞留在镇机关,长时间没有进入角色,没能很好地融入农村、融入群众,优势特长和聪明才智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。”滦南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史林友告诉记者,今年以来,针对大学生村官想干事找不准切入点、想创业找不准结合点的问题,该县在大学生村官中实施了“半亩地工程”。

      所谓“半亩地工程”,就是为每名大学生村官协调半亩左右的耕地,建立起创业富民实验示范园,可以单独经营管理,也可自愿结组经营管理,还可以靠挂农户经营管理。

      “能生吃的‘黑美人’土豆、彩色迷你香薯、紫心猕猴桃……”谈起自己的示范园,马城镇大学生村官刘玉宝如数家珍般地告诉记者,他们的示范园和全县一样,都坚持“三种三不种”原则:什么适合本地自然条件就种什么,什么投资少周转快就种什么,什么经济效益高就种什么;经甄别没有新意和特色的不种,经筛选没有成熟技术支撑的不种,经预测没有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的不种。

      “说白了,示范园就是要立足于新品种、新模式、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,着眼于为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做实验、趟路子。”史林友这样介绍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实验示范园的定位。

      记者采访发现,在滦南县大学生村官的“半亩地”上,同时种植几个品种、运用几种模式、使用几项技术并不是新鲜事。

      “这样有利于对不同品种、模式和技术进行比较鉴别。”刘玉宝解释说。

      “理论多、实践少;激情多、理智少;精力多、资金少。”对于刚刚走出校门、到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来说,种好这“半亩地”并不是件轻松事。为此,滦南县制订了一系列保障措施,特别针对资金和技术等大学生村官的短板问题,“扶上马再送一程”。

      在创业富民实验示范园资金投入上,该县以镇资金投入为主,以村和大学生村官投入为辅,规定镇投资金额不低于经营管理总费用的80%,村和大学生村官分别投10%左右。镇村投入的资金为无偿投入的启动资金。在技术支撑上,县里协调林业局、农业服务中心、科技局、科协等县直涉农部门,抽调13名农业技术人员,采取逐品种、逐技术、逐模式“一对一”的联系方式,对大学生村官创建的实验示范园进行分包联系、跟踪服务,及时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。

      据统计,“半亩地工程”实施以来,滦南县共有207名大学生村官踊跃参与到示范园建设中,建立创业富民实验示范园25个,引进种植黑美人土豆、五彩花生、水果玉米等新品种45个,使用机械翻地覆膜等新技术5项,采用“三种三收”等新模式4种。

      “我们的示范园既是试验田,也是农技推广站。”坨里镇大学生村官示范园园长周海军“忙并快乐着”,“几乎每天都有婶子、大叔到村官小菜园来参观,更有30多户当地农民从示范园引进种植了特色菜20多亩。

      秋季到了,程庄镇的5名大学生村官自己投资8万元,建设了两个“V”字型温室,试种大棚甜瓜和黑皇后茄子;姚王庄镇的10名大学生村官又在试验“阴阳棚”新模式……